新闻中心 / NEWS CENTER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十五五”时期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展望
发布时间:2025-03-24    浏览次数:104

十五五”时期(2026-2030年)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。再生资源行业在此背景下,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,科学编制规划对其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、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回顾


(一)规模与质量并进

2024年,我国十个主要品种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约4.03亿吨,较2023年增长3.5%,像废轮胎等品类回收量显著增长。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执行良好,除废钢受房地产及钢厂拖累,其他品种回收利用量基本达标。


(二)政策支持强劲

“十四五”期间,生态文明建设和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低碳政策。党的二十大强调资源节约集约利用;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完善;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实施“两新”行动,明确再生资源行业“反向开票”等举措,提高增值税退税比例。

(三)行业地位跃升

再生资源行业历经发展,成效斐然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后实现成功转型,国内回收量大幅提升。2024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价值1.41万亿元,行业规模、回收体系、产业链及资源利用效率均显著优化。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,凸显了行业重要性。

(四)企业经营转型

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,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调整,行业经营从贸易转向实体加工配送。例如,工信部规范企业数量增加,废钢铁加工配送规范企业经营占比超60%。大型骨干企业向城市固废综合服务商转变,分拣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态势与挑战并存




(一)政策落地待加速

“十四五”期间出台的行业政策需加快落地。要制定重点领域工作指引,开展专项行动,建立任务清单,推动回收体系试点及重点项目建设,鼓励技术与模式创新。

(二)部分领域产能过剩

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、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发展迅猛,企业数量激增,但市场需求增长平缓,产能过剩问题突出。如报废机动车资质企业数量大幅增长,产能远超报废机动车增速;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猛增,回收处理产能却不足。部分领域盲目投资、竞争激烈,经营成本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攀升。

(三)政策洼地消失冲击经营

中西部部分地区曾为再生资源企业提供优惠政策,形成“税收洼地”,导致业务生态复杂,企业税务风险高。行业“第一张票”所得税问题未解决,“反向开票”政策实施不普遍。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,“税收洼地”被整治,企业经营模式面临重大调整。

(四)回收体系建设滞后

回收体系不完善、不规范,产业规模小,无照网点多,存在安全隐患。网点分布不合理,分拣中心自动化程度低。回收与加工利用环节不匹配,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困难,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影响城市管理。

(五)产废企业内部循环加剧竞争

TCL、格力等大型工业企业成立资源循环企业,将可再生资源内部利用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企业优化设计、销售环节,纳入回收体系。如退役动力电池等产品,需统筹生产和回收利用,挖掘循环利用价值,这给再生资源行业带来新挑战。

(六)跨界竞争激烈

再生资源行业市场潜力释放,吸引化工、生产、房地产等企业跨界进入。大型企业凭借优势加速并购重组,整合产业链,提升竞争力,中小从业者面临生存压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


(一)总体指导思想

以新思想为指导,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生态文明思想,秉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。以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,提升行业规模与质量,创新机制模式,完善监管和财税政策,推动行业规范化、信息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
(二)行业发展趋势预测

1.回收量显著增长:到2030年,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,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,废钢等主要品种回收量大幅增长,回收总量达5.1亿吨以上。

2.政策环境持续优化:中央与地方将继续出台政策推动行业发展。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为行业指明方向,激发市场需求。

3.回收体系更完善:再生资源各环节建设水平提升,体系更加完善,行业向多元化发展,企业需提升运营管理水平。

4.科技创新引领:“十五五”期间,高值再生材料等技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,新兴科技催生新商业模式,行业向智能化、数字化、高效化发展。

5.数字化服务升级:再生资源行业数字化应用广泛,利用智慧化系统控制工艺设备,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废弃物,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。

(三)行业发展思路

紧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,以新思想为指导,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。将行业作为推动双碳目标、构建绿色循环产业的重要支撑。坚持创新驱动,推动产业高端、智能、绿色发展,加强行业融合,创新商业模式。坚持开放合作,加强国际交流,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。

(四)政策建议

1.优化财税政策:统一实施“反向开票”政策,财税与工信部门协同,提高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增值税退税比例,调整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目录》。加大财政和绿色金融支持。

2.保障回收设施用地:落实“两新”行动方案,将废旧家电等回收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,公安交管部门保障回收车辆路权。

3.强化绿色采购制度:完善再生材料标准和认证制度,建立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,引导企业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。

4.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:制定政策指引和评价标准,引导生产企业开展生态设计,建立产品追溯系统,支持企业联盟回收。

5.建设创新平台:修订再生资源产品标准体系,支持企业精深加工,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,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。

6.衔接国内外标准:参考产品碳足迹评价,开展再生资源材料标准衔接互认,探索再生原材料交易市场,推动国际接轨。

7.推广特许经营制度:支持有条件地区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,探索特许经营,培育龙头企业,打造交易服务平台。

8.完善分拣中心体系:推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,向产业链延伸,加强信息收集和监督评估。

9.建设安全保障基地:建设新型再生资源供给体系,打造国家重要再生资源安全保障基地,加大政策支持,完善市场和监管机制。

10.适度扩大进口:严格国际再生原材料进口标准,通过国际合作适度扩大进口,保障国内产业供应链安全。

“十五五”时期,再生资源行业应抓住“两新”行动机遇,贯彻新发展理念,落实全面节约战略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


打开再生资源的新渠道,将垃圾资源化,无害化,变废为宝

版权所有:广西升禾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1008132号

新闻中心 / NEWS CENTER

十五五”时期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展望
发布时间:2025-03-24    浏览次数:104

十五五”时期(2026-2030年)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。再生资源行业在此背景下,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,科学编制规划对其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、“十四五”时期发展回顾


(一)规模与质量并进

2024年,我国十个主要品种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约4.03亿吨,较2023年增长3.5%,像废轮胎等品类回收量显著增长。《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执行良好,除废钢受房地产及钢厂拖累,其他品种回收利用量基本达标。


(二)政策支持强劲

“十四五”期间,生态文明建设和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低碳政策。党的二十大强调资源节约集约利用;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完善;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实施“两新”行动,明确再生资源行业“反向开票”等举措,提高增值税退税比例。

(三)行业地位跃升

再生资源行业历经发展,成效斐然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后实现成功转型,国内回收量大幅提升。2024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价值1.41万亿元,行业规模、回收体系、产业链及资源利用效率均显著优化。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,凸显了行业重要性。

(四)企业经营转型

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,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调整,行业经营从贸易转向实体加工配送。例如,工信部规范企业数量增加,废钢铁加工配送规范企业经营占比超60%。大型骨干企业向城市固废综合服务商转变,分拣中心建设纳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态势与挑战并存




(一)政策落地待加速

“十四五”期间出台的行业政策需加快落地。要制定重点领域工作指引,开展专项行动,建立任务清单,推动回收体系试点及重点项目建设,鼓励技术与模式创新。

(二)部分领域产能过剩

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、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发展迅猛,企业数量激增,但市场需求增长平缓,产能过剩问题突出。如报废机动车资质企业数量大幅增长,产能远超报废机动车增速;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猛增,回收处理产能却不足。部分领域盲目投资、竞争激烈,经营成本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攀升。

(三)政策洼地消失冲击经营

中西部部分地区曾为再生资源企业提供优惠政策,形成“税收洼地”,导致业务生态复杂,企业税务风险高。行业“第一张票”所得税问题未解决,“反向开票”政策实施不普遍。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,“税收洼地”被整治,企业经营模式面临重大调整。

(四)回收体系建设滞后

回收体系不完善、不规范,产业规模小,无照网点多,存在安全隐患。网点分布不合理,分拣中心自动化程度低。回收与加工利用环节不匹配,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困难,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,影响城市管理。

(五)产废企业内部循环加剧竞争

TCL、格力等大型工业企业成立资源循环企业,将可再生资源内部利用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企业优化设计、销售环节,纳入回收体系。如退役动力电池等产品,需统筹生产和回收利用,挖掘循环利用价值,这给再生资源行业带来新挑战。

(六)跨界竞争激烈

再生资源行业市场潜力释放,吸引化工、生产、房地产等企业跨界进入。大型企业凭借优势加速并购重组,整合产业链,提升竞争力,中小从业者面临生存压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


(一)总体指导思想

以新思想为指导,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生态文明思想,秉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。以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,提升行业规模与质量,创新机制模式,完善监管和财税政策,推动行业规范化、信息化、规模化发展。

(二)行业发展趋势预测

1.回收量显著增长:到2030年,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,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,废钢等主要品种回收量大幅增长,回收总量达5.1亿吨以上。

2.政策环境持续优化:中央与地方将继续出台政策推动行业发展。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为行业指明方向,激发市场需求。

3.回收体系更完善:再生资源各环节建设水平提升,体系更加完善,行业向多元化发展,企业需提升运营管理水平。

4.科技创新引领:“十五五”期间,高值再生材料等技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,新兴科技催生新商业模式,行业向智能化、数字化、高效化发展。

5.数字化服务升级:再生资源行业数字化应用广泛,利用智慧化系统控制工艺设备,通过大数据技术监控废弃物,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。

(三)行业发展思路

紧扣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,以新思想为指导,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。将行业作为推动双碳目标、构建绿色循环产业的重要支撑。坚持创新驱动,推动产业高端、智能、绿色发展,加强行业融合,创新商业模式。坚持开放合作,加强国际交流,参与国际标准制定。

(四)政策建议

1.优化财税政策:统一实施“反向开票”政策,财税与工信部门协同,提高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增值税退税比例,调整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目录》。加大财政和绿色金融支持。

2.保障回收设施用地:落实“两新”行动方案,将废旧家电等回收设施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,公安交管部门保障回收车辆路权。

3.强化绿色采购制度:完善再生材料标准和认证制度,建立政府绿色采购需求标准,引导企业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。

4.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:制定政策指引和评价标准,引导生产企业开展生态设计,建立产品追溯系统,支持企业联盟回收。

5.建设创新平台:修订再生资源产品标准体系,支持企业精深加工,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,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。

6.衔接国内外标准:参考产品碳足迹评价,开展再生资源材料标准衔接互认,探索再生原材料交易市场,推动国际接轨。

7.推广特许经营制度:支持有条件地区将低值可回收物回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,探索特许经营,培育龙头企业,打造交易服务平台。

8.完善分拣中心体系:推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,向产业链延伸,加强信息收集和监督评估。

9.建设安全保障基地:建设新型再生资源供给体系,打造国家重要再生资源安全保障基地,加大政策支持,完善市场和监管机制。

10.适度扩大进口:严格国际再生原材料进口标准,通过国际合作适度扩大进口,保障国内产业供应链安全。

“十五五”时期,再生资源行业应抓住“两新”行动机遇,贯彻新发展理念,落实全面节约战略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。


版权所有:广西升禾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有限公司
桂ICP备2021008132号